我們通過一組以煙草為「配角」的文學作品來慶賀本週的國際讀書日,這些作品出自
亞瑟·柯南·道爾(Arthur Conan Doyle)、莎士比亞(Shakespeare)或大仲馬(Dumas)等文豪之筆。我們建議您搭配最愛的古巴小雪茄,讓自己沉浸在文學世界與煙霧繚繞的愉悅之中。
每當想到與煙霧為伴的文學形象,偵探福爾摩斯(Sherlock Holmes)總是最先浮現在腦海——那位永遠煙斗、香煙或雪茄不離身的智者。在亞瑟·柯南·道爾筆下這位傳奇人物演繹的故事中,煙草絕非簡單的道具,而是他專注破解懸案的重要媒介。作品中反覆出現這樣的經典場景:他端坐安樂椅,點燃那支著名的英國石楠木煙斗,任煙霧伴隨思緒飄散。正如他在《四簽名》(The Sign of the Four)中的自白:「當我需要深度思考時,通常會連續抽上六斗煙。」若您鍾情懸疑推理小說,跟隨這位偵探的探案歷程將是絕佳選擇。推薦從奠定其傳奇地位的首部長篇《血字謎案》(A Study in Scarlet)啟程,繼而探索最具標誌性的《巴斯克維爾魔犬》(The Hound of Baskerville),或是開啟短篇經典《福爾摩斯辦案記》(The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)的冒險篇章。
若您偏愛複雜角色與冷硬派敘事風格,占士·馬菲·貝瑞(J.M. Barrie,《彼得潘》作者)的《尼古丁女郎》(My Lady Nicotine)將是絕佳選擇。這部被譽為「史上最佳煙草文學」的作品,將煙草擬人化為一位名為「尼古丁女郎」的女性角色——她遊走於誘惑與沉淪之間,以充滿象徵意味的姿態展現煙草的致命吸引力。這部妙趣橫生又充滿反諷的寓言式小說,通過擬人化手法深刻揭示了煙草令人著迷的力量。
談及煙草與文學的羈絆,文壇硬漢歐內斯特·海明威(Ernest Hemingway)必然是不可缺席的重量級人物。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將大半生交付古巴,浸潤在哈瓦那老城的斑駁光影與加勒比海風情之中。他像當地人般鍾情蘭姆酒、痴迷海釣,更將哈瓦那雪茄化作精神圖騰。吞吐煙霧於他不僅是感官享受,更是一種近乎儀式化的生命宣言。在其代表作《老人與海》(The Old Man and the Sea)中,老漁夫聖地亞哥與命運搏鬥時縈繞的雪茄氣息;或是《島在灣流中》(Islands in the Stream)裡畫家托馬斯·哈德遜(Thomas Hudson)執筆作畫、臨海垂釣、追思亡子時指尖明滅的星火——這些氤氳著煙草香氣的文字,將帶您穿越時空直抵古巴。此刻無需遠行,只需翻開書頁,加勒比海風便會裹挾著雪茄醇香撲面而來。
若論文學與煙草的跨界共鳴,還有兩部經典不可不提:莎士比亞的悲劇《羅密歐與朱麗葉》(Romeo and Juliet)雖未描寫煙草,卻為傳世雪茄品牌「羅密歐·朱麗葉(Romeo y Julieta)」賦予靈魂,其同名小雪茄至今仍在哈瓦那的煙霧中續寫浪漫;大仲馬筆下的《基度山恩仇記》(The Count of Montecristo)則以恢弘敘事孕育出「蒙特(Montecristo)」雪茄品牌,將文學復仇史詩鐫刻在雪茄環徑之間。何不讓閱讀體驗與味覺享受完成穿越時空的呼應?以莎翁劇作配羅密歐·朱麗葉小雪茄,或翻開《基度山恩仇記》佐以同名蒙特雪茄——當書頁間的愛恨情仇與縈繞指尖的雪茄醇香交織,方知何為文學與生活藝術的完美協奏。